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性-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學院新聞
學術研究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學術研究 >> 正文

建設工程學院教師獲2024年度ICE學會“David Hislop獎”

2024-10-18  點擊:[]

近日,建設工程學院工程劉君教授、易平教授和韓聰聰副教授發表于巖土工程領域權威學術期刊Géotechnique Letters的論文榮獲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ICE)頒發的2024年度David Hislop獎。頒獎典禮于10月11日在英國倫敦舉行,該論文第一作者為韓聰聰副教授,通訊作者為劉君教授。



David Hislop獎又稱Offshore Award,以國際土木工程領域著名巖土工程師David Atholl Hislop(1928-1973)命名。該獎項最初每三年頒發一次,自從1975年起,每年從上一年度ICE發表學術論文中遴選一篇最佳論文,以表彰作者在海洋工程設計和施工方面取得的突出貢獻。據悉,英國皇家學會會員Mark Randolph院士、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Mark Cassidy教授、牛津大學Guy Houlsby教授、帝國理工大學Richard Jardine教授等都曾獲此獎勵。



獲獎論文《Adaptivity of plate anchors to restrain the impact of seabed trenching》主要針對海洋浮式平臺系泊錨鏈系統循環振蕩誘發海床開槽,致使錨固基礎承載力逐漸降低這一工程難題開展研究,提出了采用可下潛板錨替換原有吸力錨的設計理念。當海床表面溝槽尺寸不斷擴大,威脅板錨穩定時,張緊錨鏈并充分利用板錨下潛性質使錨體嵌入更深、強度更高的土層,以提高板錨在開槽海床中的適應性。研究結果表明:(1) 板錨在開槽海床中具有自適應下潛性質,可補償因上覆土壓力不斷降低而降低的承載力;(2) 板錨在有溝槽海床中的下潛行為與在完整海床中基本一致,確保板錨不會拔出破壞,為浮式結構錨固基礎選型和優化設計提供了依據。


論文鏈接https://www.icevirtuallibrary.com/doi/full/10.1680/jgele.21.00160


大連理工大學建設工程學院劉君教授團隊深耕海洋巖土工程領域研究,依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深海土與結構的界面弱化理論及工程安全”、重點項目“深海錨固結構在海床中的嵌入機理、破壞模式和動力行為”、面上項目“動力貫入錨的沉貫調節過程及承載力”、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錨鏈在軟土海床表面開槽機理及防護方法研究”等,在海洋土力學性質原位觸探裝置研發及數據解譯、海底結構-海洋土大變形相互作用數值模擬方法、海底基礎結構穩定性分析和可靠性安全評價方法、精細化模型試驗儀器研制和數據處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研究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在我國南海深水油氣資源開發和海上新能源利用等方面得到應用。



上一條:建設工程學院3項成果獲2022年度遼寧省科學技術獎 下一條:建設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秦漢堯為第一作者在《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發表電導多功能混凝土綜述文章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