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學院青年教師馬哲、呂恒,“吉光避險” 學生科創團隊獲得第三屆“孔憲京創新發展基金-青創獎”。
“孔憲京創新發展基金”由建設工程學院孔憲京院士發起,用于獎勵在科學研究、教育教學、創新創業等方面表現突出、取得有潛力的重要成果、為學院做出較大貢獻的青年教師和學生。
“吉光避險”學生團隊丁宇,張紹龍,丁悅等人研發的“水火相容”多功能防護服在第十四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獲得全國金獎。產品解決了傳統救生衣不防火,消防服無浮力的痛點,大大提升我國涉海人員海上火災場景下的安保能力。
青年教師馬哲副教授為2024年“挑戰杯”國賽金獎“吉光避險”團隊指導老師,在比賽中帶領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展現了極強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更實現了“互聯網+”與“挑戰杯”關鍵科創賽事全覆蓋。此外,在基礎理論研究中聚焦海洋工程重大裝備結構安全開展系統性研究,創新提出裹氣流體對透空板式結構的砰擊特性分類,成果發表于Coastal Engineering等期刊,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專利金獎(排名1),中國產學研協會金橋獎一等獎(排名1),中國航海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1)。

圖1:“吉光避險”產品示意圖
青年教師呂恒副教授融合專業知識與人工智能技術在城市洪澇領域取得系列成果:基于大語言模型首次構建了全國縣級尺度城市洪澇事件集,證實了多模態大模型有潛力成為城市積水監測的有效工具,自主研發了一系列精細城市雨洪模擬模型,提出了可解釋的城市易澇性評價技術。近五年在Water Resources Research等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0篇,主持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科創指導方面,作為第一指導教師,指導“AI賦能下的智慧水利”項目獲得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國賽銀獎。教育教學方面,深度參與學院交叉學科本科專業建設、培養模式改革、學生引育等工作,助力學院人才培養。

圖2:應用多模態大模型(LMM)進行城市積水等級識別
6月20日,建設工程學院舉辦“孔憲京創新發展基金-青創獎”頒獎儀式,“孔憲京創新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楊慶、建設工程學院黨委書記于龍、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郭景晨出席頒獎儀式。楊慶、于龍分別向獲獎師生頒發證書。

楊慶對獲獎師生在創新創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出色表現高度認可,并熱烈祝賀。他勉勵獲獎師生要以孔院士為榜樣,牢記孔院士“以感恩心做人,以責任心做事,為我國工程科技創新發展再做貢獻”囑托,常懷感恩之心,樹立遠大理想,在科技創新征程中勇攀高峰、再創新績。